中国商法网——www.chinaclaw.net——
首页
专栏
图片
沙龙
时评
民法
商法
经济法
比较法
公司法
保险法
票据法
海商法
法律史
罗马法
财经
管理
教育
文化
历史
留言
会员
共享
About
Admin

更多链接...
  您当前位置 -> 时评  

以“科学”之名

陈迎竹


发布时间:2010年1月30日 10时43分

 

  作为老百姓,有时候跟蚂蚁差不多,中国古代说“蚁民”是有点道理的。

 

  蚂蚁是群居的,而群居是因为不能思考,只能凭借本能跟着大伙走,跟着大伙做。

 

  “蚁民”在古代往往是相对于皇权官权,或土豪劣绅,许多事情不由自主,命运受人摆布。而摆布除了因为权力的落差,知识的落差也是一大原因。古时候的老百姓知识不普及,掌握知识权的统治阶级,熟知权力运作的诀窍,也就容易将百姓玩弄于股掌之上。

 

  现代社会信息比较公开,愚弄百姓的事情比较少。但在一些领域,知识的落差还是存在,而且这种落差更专业,以致普通知识分子也无从分辨。正因为太专业,利用它制造的误解和曲解,受骗者可能更多,影响更大,也更不容易被揭穿。

 

  一个多月前,全世界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所呈现的合纵连横、钩心斗角感到难过,担心各国对节能减排没有共同目标,地球的命运难以逆料。浙江大学气象学者谭季青接受本报访问时,却清楚表示气体排放根本不会造成气候变化。

 

  这种科学理据的两极化说法,令人不得不三思,科学在人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造成的影响。

 

  其实,反对气体排放会影响气候的说法,甚至根本反对气候变暖的说法,一直以来都存在于西方。不过,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几年前全球奔走,鼓吹气候变暖的灾害,因而和政府间气候变化平台(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,简称IPCC)共同获得20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,之后,这一声音进一步被放大了分贝。

 

不过西方一直有人在提醒世界这一说法的可疑,英国专栏作家华尔纳(Gerald Warner)最近指出,1974年的一本国际杂志才警告世人,一场走向新冰河时期的气候变化已经迫在眉睫;但2006年,这本杂志又告诉读者全球变暖已经到来。

 

地球怎么在30年间乍暖还寒?显然是媒体随着专家起舞,读者情绪则跟着媒体波动。

 

IPCC领导人近日公开承认厚厚的报告书里居然有个数据是从天而降,更叫人在冰河时期未到来就先感到心寒。那不是百姓甚至许多政府都相信的权威国际组织吗?

 

如果仔细研究全世界反对暖化派的见解,结合现实情况,我们说不定会恍然大悟,也忽然明白为什么许多大国并不打算在气候大会上携手合作,因为他们其实知道“世界末日”根本是很遥远的事!所谓减排和排放额度,更是一种未来经济模式的提前角力。已经有舆论指出,碳排放的标准和买卖条件,关系到未来各国的经济成长潜能,所以谈判的不是地球的命运,而是人类的经济!地球还是“安啦”!

 

华尔纳明白地说,联合国的资助、碳交易和未来的“大钱”,都说明“全球暖化”其实是一场人为的现代迷信,就像新一轮的“次贷风暴”。

 

科学家的研究和生存往往涉及经费的取得,而背后都免不了政治和商业的纠结。有时候,那就像美国总统发动伊拉克战争,表面理由是正义、反恐,其实是为了石油。

 

所以我们常看到一些报告,一个说这样会破坏环境,另一个说这样才能保护环境,涉及日用品或医疗健康的两极化报告更多。其实在西方,许多研究机构都寄生于大企业,所以大企业可能比政府拥有更多科学家,而所做的报告,倾向性也不言而喻。

 

企业如此,被赋予正义色彩的环保团体或绿色组织,也不能完全排除利益关系,就算真是为大义所趋,我们也该问,他们的专业到什么程度,做了多少研究实验,有没有经过专业领域的辩证?

 

类似的争议还包括核能的使用、疯牛症等传染病的真相。民众的困惑显示科学在今天不再仅仅是研究客观知识的学问,它更应该是一种社会教育的工具,必须通过教育、专业辩论等方式普及到大众,才能使百姓免于变成“知识蚁民”受人摆布,为一个地球瞎操心。




版权所有(c) 2000-2020 中国商法网

地址:大连市高新园区凌工路2号

客服QQ: 1070804516    邮箱:  webmaster@chinaclaw.net

ICP备案序号:辽ICP备09027407号





净化网络环境,遵守国家法律。空间服务商-诺凡科技wangzhan8.com技术支持-投诉建议